首页国学 正文
目录

杨绛

慕颜国学2025-07-2385240

【杨绛】


■原名杨季康,钱钟书的妻子,“季康”连读为“绛”,于是取名杨绛。所有对于读书人赞美的词藻,放在这个人身上,都不为过。她们夫妻二人,是这个时代所有读书人的楷模;


■杨绛先生是个翻译家,通晓英语、法语、西班牙语。1957年她接到著名小说《堂吉诃德》的翻译任务,于是47岁的她开始学习西班牙文。文革十年翻译中断,20年后,72万字的《堂吉诃德》终于出版,被认为是最优秀的中文译著,为此,被西班牙授予“智慧国王阿方索十世大十字勋章”;


■新中国成立前,社会动荡,面对国外的高薪礼聘,杨绛夫妇坚持留在中国,她说:“我国是国耻重重的弱国,跑出去仰人鼻息,做二等公民,我们不愿意。我们是文化人,爱祖国的文化,爱祖国的文学,爱祖国的语言。一句话,我们是倔强的中国老百姓,不愿做外国人”;


■钱钟书是书生本色,不擅生计。杨绛先生心甘情愿地担起全部的生活重担,于是她当过中学校长,做过家庭教师、小学教员、活过煤球、修灯修锁、洗衣做饭……钱钟书的堂弟钱钟鲁说,大嫂“像一个帐篷,把身边的人都罩在里面,外面的风雨由她来抵挡”。钱钟书评价杨绛:“最贤的妻,最才的女”;


■杨绛先生把她和丈夫的稿费和版税捐赠给母校清华大学,设立“好读书”奖学金。直到生命的尽头,她一直笔耕不辍。杨先生喜欢这首小诗:“我和谁都不争,和谁争我都不屑;我爱大自然,其次就是艺术;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;火萎了,我也准备走了”。现在,她走了,105岁;


■有人说杨绛夫妇不是大思想家,不是大师,这又何必?她们安安静静地读书,做学问,不媚俗,不苟且,不与人争,这不是很好的人生态度吗?况且,她们还留下了值得珍惜的文化遗产,那是她们真诚对待生命的证明,这足以为人敬重。我们惦记她,就是在惦记这个时代缺少的美好品质。


打赏
收藏
点赞

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。

本文链接:https://cnxwxw.cn/post/1879.html

发布评论

您暂未设置收款码

请在主题配置——文章设置里上传

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

文章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