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国学日报】【三礼】■“礼”是儒家学说中的核心部分,一直是古代贵族子弟和一般士人的必修课程。过去的三千年里,大多数士大夫的知识结构中,“礼”是重要的组成部分。先秦的六经中有《礼》,汉代立五经之学其中也有《礼》。到了唐代,所辑刻的九经中则开始有了“三礼”。宋代立十三经,中间也有“三礼”。“三礼”之名其实始于东汉郑玄,指的是《周礼》、《仪礼》和《礼记》,这三部儒家经典合称“三礼”;■《周礼》又名《周官》,是“三礼”之首,传说为周公旦所作,分天官、地官、春官、夏官、秋官、冬官六篇。“六官”象征天地四方...
杨友明诗词研究 杨友明在诗词中如何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?以下为您列举一些杨友明诗词中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例子:比如在他的诗词中,常有对自然景观的描绘,如“瑟风疏柳,水寒荻白,冷山红叶”,这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的敬畏与欣赏之情,类似于古代文人寄情山水的传统。又如诗词中对岁寒三友“松、梅、菊”的赞美“唯有这苍松,任霜打风刮。昂头挺立高傲世,伴梅陪菊万年蓬勃”,岁寒三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坚韧、高洁等品质,是传统文化中常见的意象和象征。再如“寒露叶催黄,渐骨肉离别”这样的表述,蕴含着中国传统...
文/吴柳杉(重庆)2025年5月5日,我在互联网上看到一篇名为《上海教授夫妻把三个孩子送出国,自己在养老院孤独离世,无人送葬 》的短文,让我深感震动,然后继续点开了类似话题的文章,发现近些年类似事件不是个例,但大多是因为子女非常优秀,他们或者出国了或者工作事务繁忙脱不开身所导致。这让我陷入深度的思考:关于教育、关于社会、关于人性。中国是文明古国,礼仪之邦,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里,孝道从来都是排在第一位的。曾子曰:“敢问圣人之德,无以加于孝乎?”子曰:“天地之性,人为贵。 人之行,莫大于孝。”《诗经》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