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是从泛黄书页里飘出的墨香,是竹简上刻下的千年低语,一翻开,就漫过了时光的河。
我爱那“关关雎鸠”的婉转,爱“蒹葭苍苍”的朦胧,那些带着水汽的诗句,像月光下的芦苇荡,风一吹,就摇落满心的温柔。也爱“天生我材必有用”的豪迈,爱“会当凌绝顶”的壮阔,字字都带着筋骨,在血脉里种下不灭的锋芒。
是《论语》里的“温故知新”,是《道德经》里的“上善若水”,这些古老的智慧像春日的雨,无声无息,却滋润着心灵的田。读《史记》,看历史的长河里英雄辈出,看兴衰起落间藏着的处世之道;品唐诗宋词,让“但愿人长久”的思念、“人生自古谁无死”的气节,在舌尖酿成回甘。
是毛笔在宣纸上行走的姿态,一点一提都藏着风骨;是水墨丹青里的留白,于无声处见万千气象。是端午的艾草香,是中秋的月光凉,是除夕的爆竹声里,代代相传的团圆与守望。
国学不是陈列的古董,是流动在血脉里的河。它教会我温润如玉,也教会我铁骨铮铮;教会我享受“采菊东篱下”的恬淡,也教会我担当“先天下之忧而忧”的使命。
这浸润了千年的文化肌理,是刻在骨子里的乡愁,是心灵的归处。每当指尖触碰到那些带着温度的文字,就像握住了一束穿越时空的光,让灵魂在喧嚣里,寻得一份安宁的重量。我爱国学,爱这穿越千年的相遇,爱这刻入生命的传承。
打赏
收藏
点赞
上一篇:差距在懈怠中产生(现代诗)
下一篇:东莞,文学的新征程(现代诗)
相关文章